俞卫锋:有一种坚持叫中国律师

首页 > 新闻列表 > 成员新闻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导语:

一身熨烫齐整的白色衬衫搭配黑色西裤,俞卫锋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干练且随和,尽管身为上海市律师协会的会长,却一点没有会长的架子,睿智、谦和又风趣。作为上海律协的“掌门人”,他的真知灼见是上海律协的宝贵财富。

回眸历史,俞卫锋律师一路回应时代呼唤,砥砺奋进,带领上海律师走过峥嵘岁月,见证、参与并推动上海律师业日新月异的发展,也在上海律师的历史画卷中留下开拓者的足迹。 

渠道PLUS资源共享平台与俞卫锋会长怀着共同的愿景,助力上海律师业“不断创新,开拓发展”。

道远,所以传承;任重,因此同心。 

 

上海律师协会会长 俞卫锋

 

 

选择与坚持

 

“回过头去,很多时候并不是一种刻意的选择或者完善的规划,最重要的是坚持。”

 

1989年,俞卫锋以当地高考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了复旦大学。对于当时的专业选择,他幽默地表示是略带“盲目”。因为那时崇尚国际化,自身又对经济、数学、法律有着浓厚的兴趣,所以就选择了国际经济法系。“学霸”的学生时代总是精彩而美好,用俞卫锋自己的话来说:“我读书很轻松,而且很热衷参加各种社团活动。”毕业时因为受到李国机、郑传本等律师故事的影响,也因为对神圣而具有挑战性的律师职业追求,年轻的俞卫锋毅然决定去当律师。

俞卫锋说自己是一个并不完全的理想主义者,有了明确的目标就追求完美。因此从早上九点工作到凌晨两三点,成了他当时工作的常态,这种工作状态被同学同事幽默地冠名为“九三学社”。

 

在几年的工作积累后,俞卫锋又面临了一次对他颇为重要的选择。是国际500强公司的法务工作?亦或去美国留学?再或者去一家外资事务所工作?还是合伙创立律师事务所?其中的任何一个选项都充满诱惑。经过再三地斟酌,他还是决定尊重自己的内心,尊重自己的兴趣,当一名律师,当一名中国律师。而这个选择,可能是除了留学以外,报酬最少的工作。

 

“中国律师”,俞会长在阐述这个职业的时候,那种特别坚定的语气油然而生。当很多人兜兜转转地回来,又开始从事最初的职业时,他们的成功还是源于坚持和积累。不能满足于现状,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。正如俞会长分享的他的标准化的一天:必须有时间去规划工作内容,必须保证高效的工作状态,必须有阅读时间,哪怕是碎片化时间,必须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梳理和总结。正因为这种严格的、高要求的自我管理,才日积月累地铸就了走向成功的道路。

“做律师不能只当成一份工作,要当成一份事业,需要有总结。一个人工作三年,可以有一个三年的工作经验,也可能只有三个一年的工作经验。后者是没有进步、没有成长的,要每一年比上一年做得更好,这样的三年才有意义。”或许正是这种坚持与总结,造就了一个如此出色的东方大律师。
 

规划与分享

 

“做事务所要有清晰的目标和愿景。要兼顾战略和执行,贵在坚持和共享。”

 

1998年,俞卫锋和其他合伙人一起创立了上海通力律师事务所,经过十几年的发展,通力所已经成为上海著名且国内有影响力的律师事务所之一。在谈到律所的发展时,俞会长强调应当给业务律师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支持,应当做好人才梯队的培养。

 

对于律所的成功秘诀,俞会长毫不保留地分享到:首先要对律所有清晰的目标与定位。其次要做到战略和执行的相辅相成,要做到坚持和共享。具体而言,业务律师之间要学会相互分享资源,所谓“有舍有得,不舍不得,大舍大得”。事务所内部要形成分享的文化、开放的空间。

这些付出可能换来的不仅仅是明天经济的回报,更多的是能实现职业志向和信念。

 

俞卫锋会长接受《名流》杂志专访

 

 

压力与责任

 

“会长是一个责任重大的职位,要承担起行业责任、社会责任、时代责任。既然做了,就要做好。”

 

谈到作为律协会长的责任和工作计划时,俞卫锋显然多了一份严肃。因为要承载起时代赋予的责任、承载起行业赋予的责任、要为行业发声、为行业争取更多的空间,他常感叹自己的压力巨大,同时责任也巨大。

 

截至目前,上海共有21789名律师、1535家律所。2014年总创收第一次超越北京成为全国第一。同时,上海的律师群体还以每年约2000人的速度在增加,律师的队伍在不断扩大。面对日益增多的律师及律所,如何提升律师的执业能力、执业素质,如何提高律所的管理水平、管理效率就成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。

 

在谈到具体措施时,俞会长认为需要处理好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这两个支点,加强对青年律师的培养,为律师创造更好的条件,通过律师学院的培训和34个专业研究委员会来提升律师的业务能力。要依托律所专门委员会、律师学院的主任培训班以及管理沙龙等,让律师事务所在管理方面有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。

 

俞会长认为律师应当立足于法律服务,提高服务质量,承担起律师的社会责任。上海律协都会带头和各个行业协会进行交流,宣传律师的作用。在实践层面主要表现为律师担任市政府法律顾问、参与慈善公益、进行西部援助工程等。

 

俞卫锋特别提及改善律师的执业环境,上海律协会进一步与法院、检察院、公安机关、司法行政机关一起探讨如何保障律师的执业权利,依法、依规地去保护会员执业权益。

“提升律师执业技能、提高律所管理水平、业务拓展与创新发展、改善律师执业环境、对外交流与合作、人才建设与培养”,谈及律协的工作重点,俞卫锋如数家珍,蓝图了然于胸。

 

 

传承与培养

 

“开放的心态、事业心、责任心是区分优秀律师和普通律师的标尺。”

 

 有人曾问过俞卫锋作为一名成功的法律大咖对青年律师的成长建议。俞会长谦虚地表示,“自己离成功还有距离,只能算处在半山腰”。结合多年律师生涯,会长分享了他的心得。他认为青年律师需要用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新的事物,听取不同的观点和意见;需要有事业心,要有远大的理想,真正做到投身于律师这个事业中;需要有责任心,做到刻苦专研,能举一反三。

 

同时,俞会长谈及律师学院对新律师的培训会更加的务实,对律师执业方面的指导将更有针对性。34个专业研究委员会也会更加注重实效,更注重吸纳青年律师参加。另外上海律协还会与各个高校联系合作的课程,继续选派律师出国进行培训。

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请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,愿青年律师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,做好律师行业的传承。

 

这份伟愿与鲁迅先生对中国青年之希冀如出一辙,“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,只是向上走,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,能做事的做事,能发声的发声。有一份热,发一分光,就令萤火一般,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,不必等候炬光。”

 

每一个人的成功并非偶然,正如俞卫锋所说,无论做什么事,都必须坚持,而更多的时候,坚持是因为意念和热爱的支撑。太多成功人士在回顾自己过往的时候说,把工作当事业、把工作当兴趣去做的时候,你就不会觉得那么辛苦了。

 

律师是我们的职业,更是我们的事业。当超越了所有荣誉和赞美以后,我们真正渴求的是为这个社会的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,献一点绵薄之力。

 

 

渠道PLUS对于俞卫锋先生的加入深感荣幸!

 

原文:俞卫锋,有一种坚持,叫中国律师刊登于《中国律师》杂志2015年10期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